公司近日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增资协议》,公司以20480万元人民币增资价款、2.56元/股的价格认购北汽新能源8000万元的注册资本(即8000万股股份)。就在认购北汽新能源新增资产的前几天,上海车联已被北汽新能源选定为c10、c11项目零部件的供应商,并称双方将签订相关技术开发协议,上海车联将向北汽新能源供应支持手机互联功能的低成本导航系统以及智能座舱仪表娱乐系统总成等产品。这意味着公司的智能汽车战略布局取得重大突破。
北汽新能源是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商用市场上的领先者,主营业务为新能源汽车动力模块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是一家掌握纯电动汽车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及整车集成匹配技术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纯电动汽车技术能力突出、产品线丰富、示范应用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产业链完整,目前已初步形成覆盖北京、辐射全国的产业布局。
资料显示,从新能源汽车市场元年——2014年开始,北汽新能源便牢牢占据着纯电动汽车市场较高的位置:2014年累计销售纯电动汽车5510辆;2015年更是突破2万辆大关达到20129辆;截至今年3月21日,北汽新能源纯电动汽车累计销售已突破3万辆,居国内纯电动汽车市场销量第一位,占有率为24.2%。国家发改委日前同意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实施纯电动乘用车建设项目,这标志着首张纯电动乘用车牌照由北汽新能源摘得。根据发改委的批复,同意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实施纯电动乘用车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114950万元,其中利用原有资产16672万元,新增投资98278万元,建设规模为达产后形成7万辆纯电动乘用车产能,其中新增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产能。
公司深度切入北汽新能源,结成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将为公司发展汽车智能化、车联网产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智能车联市场已站在风口,前景广阔。3月17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十三五”汽车工业发展规划意见》,对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设定了目标:积极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具有驾驶辅助功能(1级自动化)的智能网联汽车的当年新车渗透率达到50%,有条件自动化(2级自动化)的汽车的当年新车渗透率达到10%,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全面推广建立基础。美国调研公司ihs预测,2025年全球无人驾驶汽车销量将达到23万辆,2035年将达到1180万辆,届时无人驾驶汽车保有量将达到5400万辆。其中,中国市场上的份额将达到24%、北美市场为29%、西欧为20%。
面对智能车联产业在国内仍处于萌芽阶段、部分细分市场甚至尚处空白的状况,公司已提前大力布局。去年10月,公司定向增发募资15亿元,用于智能汽车电子建设项目、研发中心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今年1月,公司携手乐视投资新沃财险,布局互联网车险。今年2月,公司车载项目落户苏州,将在相城区建设汽车智能车联产品研发、制造基地,构建汽车智能化产品生态链。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与北汽新能源的合作与公司在智能车联业务方面的规划高度一致。去年6月10日公司公告设立全资子公司上海欧菲智能车联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亿元,战略布局汽车智能化和车联网领域,致力于打造四大系统——汽车中控系统、智能驾驶系统、人机交互系统和车车互联系统,将涵盖中控、仪表、总线、行车记录、雷达、连接器、激光扫描、adas等各个方面。
国泰君安研报称,上海欧菲成立仅9个月,中控仪表产品即突破前装重量级客户,公司强大的执行力再获验证;北汽新能源的认可为公司技术实力和产品水平提供背书,后续加速突破国内外重量级客户可期。
兴业证券称,此次欧菲光参股北汽新能源,更加彰显公司布局汽车电子切入产业链的决心和执行力,通过未来和北汽新能源的广泛合作,以中控屏 车载摄像头为硬件主线,同时提供指纹识别车锁、仪表盘、总线、车身控制器、记忆座椅,无钥开锁系统,配合adas软件算法,占据国产汽车电子厂商的先发位置。公司以“内生发展和外延并购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将汽车电子作为公司中长期深度挖掘的市场。
与涉足智能汽车领域的国内同行相比,公司有明显优势。目前,公司已经形成了以触控系统、影像系统、生物识别系统为核心的强大一体化产业集群。另外,公司成功收购芬兰senseg公司,率先卡位静电触控反馈技术,有望颠覆车载触控体验。进入智能汽车电子领域后,公司可凭借深厚的基础研究技术积累和丰富的产业化经验,加快智能汽车电子影像技术、屏显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
目前,公司在与国内各大厂商洽谈的同时也积极开展海外布局,全面切入汽车前装和后装市场,构建车联网产品生态链。
返回